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大棚收益分一分 每村增收8万元

网络整理:07-18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棚外人车交织,棚内瓜果飘香。仲夏时节,高港区胡庄镇年初新建的110亩农业大棚,迎来收获季,一个个圆溜溜的大西瓜、一把把绿油油的豇豆,被源源不断地装上货车销往各地。

  “35亩西瓜,亩效益5000元以上;35亩豇豆,亩效益2000元以上;算上刚刚栽种下去的40亩绿色水稻,以每亩2000元的效益计算,这些实打实地能有30多万元的收益。”站在大棚边上,薛垛村党支部书记张晓兰忍不住算起了账。

  在张晓兰眼里,这110亩大棚意义非凡,这些大棚是包括薛垛村在内的4个贫困村脱贫的希望。“今年大棚收益分一分,每个村至少能增加8万元,脱贫有望了。”张晓兰开心地说。

  由于交通闭塞,再加上村里可利用资源少、企业少等原因,胡庄镇汪群社区、薛垛村、丁庄村、周马村四个经济薄弱村至今未能摘掉“穷帽子”。

  “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今年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这四个村脱贫。”年初,胡庄镇党委书记王辉立下“军令状”。

  该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门在园区辟出100多亩土地投资200多万元,为四个贫困村建设扶贫富民标准钢架大棚基地。

  这一举动得到了4个村的积极响应。“镇里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不能坐等‘成果’,必须行动起来,把大棚种好、经营好。”丁庄村党支部书记孔维亮说。

  为此,4个村“一把手”多次开会,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扶贫大棚项目实施第一责任人,自筹30多万元启动资金,注册组建港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理事会,统一规范管理运营大棚基地。

  大棚建成后,张晓兰带领村干部专程赴南通、扬州等地购买优质的瓜果种苗。孔维亮则带领村干部几乎每天都要钻到大棚里看一看作物长势。为了让大棚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应,4个村还不惜高薪聘请镇里的瓜果蔬菜种植能手李阿庆,专职负责大棚的种植管理。同时,各安排一名村干部进基地负责大棚用工管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一期70亩大棚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西瓜、豇豆陆续上市。“由于品质较好,我们基地的西瓜每斤可以卖到2.5元,豇豆每斤卖到1.5元,比市场价格高一些。”李阿庆开心地说。

  与李阿庆一样高兴的,还有到大棚基地打工的30多个村民。家住汪群社区的马玉芳,在基地大棚里负责除草、放水,每天能有40至50元收入,年可增收万元。

  这段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棚对村集体和农户的增收效益,4个村负责人还合计着注册“港月”商标,增添礼品包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将基地瓜果蔬菜卖到全国各地。

  “过去,村里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穷帽’一直难摘。现在好了,有了大棚,相当于村里有了自我‘造血’功能,村集体收入可以由30万一下子跨入35万元以上,再也不用担心受穷了。”周马村党支部书记李声岳说。

Tags:生活(248)财富生活(69)奇闻(69)异事(69)社会万象(69)情感生活(69)娱乐八卦(72)体(77)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大棚收益分一分 每村增收8万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