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网络整理:05-12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新建的紫岩小学设施一流。

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贾红兵三姐妹创作的《感恩常在》年画。

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汉旺地震遗址区坍塌的建筑,还在向人们诉说着那场灾难。

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时钟永远地停留在那一刻:14时28分。

南京大道、常州路、盐城路、徐州街、宿迁街、苏绵公园……走在四川绵竹市的大街小巷,你会不经意地与“江苏”迎面碰上。这些“江苏路”“江苏街”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重建,江苏人出资援建的。心怀感激的绵竹人为了纪念,就以援建的江苏各地对这些路、街区和建筑等进行了命名。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祭前夕,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江苏省对口援建的绵竹市采访,绵竹人对江苏客人如亲人般热情,让记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建国/文张则鸣/摄

“我退休了,但江苏亲人来,

我一定要陪同,没有二话”

5月9日上午9时左右,绵竹细雨霏霏。记者撑着一把小伞走在街道上,已经难以想像十年前那场巨大灾难的情景。

“很多房子都倒了,压死了不少人。我赶到家时,老婆抱怨说,你这么迟才回来,真有事还有什么用?我说单位组织救援后,先去看了老母亲,才赶回家来的,因为我知道老婆大人肯定会没事,会照顾好自己的。老婆听了也没话讲了,那个时候只要人没事就万幸了。知道家人安全,我就又赶紧回单位参加救援了。”

朱世成,一位老体育人,今年61岁,去年刚退休,当年在绵竹市文广新局工作,任体育股股长。

他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十年前发生灾难那天的情景,一切都历历在目。面对来自江苏的客人,他更愿意谈灾后的救援和重建。

朱世成冒着小雨,带记者来到绵竹市体育中心。一个露天体育场和一个室内体育馆,还有游泳馆等,设计超前,设施齐全。这个当年江苏省援建绵竹单体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工程,是由苏州市承建的,如今已成为当地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每年来这里健身休闲的市民达20万人次以上。

朱世成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有一座没有看台的体育场,地震当天正举办成绵德三市“市长杯”网球比赛,地震后这里成为一片废墟。作为援建对口市,苏州一建、二建和五建分别负责体育馆、体育场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作为一名老体育工作者,让绵竹市拥有一座室内体育馆,一直是朱世成的梦想。这个梦想在震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朱世成对对口援建绵竹的江苏人民充满了感激之情。“前几天局里就通知我,说有江苏客人来绵竹,要我陪同。我跟领导说了,虽然我退休了,但江苏亲人来,我一定要陪同,没有二话。”

“这是一所重生的学校,

‘一路有你’是我们的口号”

5月9日下午,绵竹市紫岩小学五(一)班迎来了两个特珠的客人——“中国好人”、“鹰爸”教育创始人何烈胜和他的10岁儿子、网上被称为“裸跑弟”的何宜德。

十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后,何烈胜带着他的团队第一时间赶到汶川参加救援,先后9次入川支援灾区重建。十年后,他带着10岁的儿子来到紫岩小学,与该校五(一)班的孩子们一道,上了一堂题为“我有一双翅膀”的班课。

“这是一所重生的学校,学校的重建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学校的一句口号是:‘紫岩风起,一路有你’,就表达了我们全体师生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感激之情。”5月9日下午,绵竹市紫岩小学校长谭克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创建于1996年的紫岩小学原是绵竹地区最好的一所小学。然而,2008年“5·12”地震后,校舍全部成了危房,教学设备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天地之大,哪儿可以安放孩子们的一张课桌呀?”

如今的校园是北京市红十字会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4000多万元兴建的。扬子晚报记者在学校门口看到两块钢制标牌:南京慈善绵竹紫岩小学、绵竹北京博爱紫岩小学。绵竹人民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危难时刻向他们伸出援手的人们的感激之情。

“从此,江苏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江苏人就成了我们的亲人”

“苦难倾倒,生命被压成石头……”2009年4月下旬,在“5·12”地震一周年前夕,当年已71岁的江苏著名诗人赵恺来到四川灾区,写下了长诗《哭墙》。

同行的著名诗人孙友田一口气写了四组诗稿:《第一圈举世关注的年轮》《成都草堂访杜甫》《绵竹印象》《一块巨石的忏悔》。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警世钟上铭文作者、诗人冯亦同,创作了《从江南到川西》《江海情深》两组诗作。诗人徐明德创作了诗歌《把和谐留给川西》《今夜的星星是这样的低》《眷恋》;诗人胡弦创作了组诗《痛是最后的遗产》。

地震十年后,5月10日上午,江苏诗人创作的手稿捐献给了绵竹汉旺地震遗址纪念馆。当年组织了江苏诗人赴震区采访活动的原江南时报华诚主任,在捐赠仪式上说,这些手稿是江苏诗人们的心血力作,见证了江苏和四川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

当天的捐赠仪式上,绵竹市作家协会主席李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江苏人民的谢意。她说:“你们从江苏来了,带着江苏人民的大爱,帮助我们重建破碎的家园……从此,江苏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江苏人就成了我们的亲人。大地的伤口被抚平,鲜花重新盛开。”

在汉旺地震遗址区,扬子晚报记者看到,房屋倾斜坍塌,门窗破碎,地面上建筑构件杂乱堆叠,原镇政府、幼儿园楼房已成废墟……隔着十年的时间,仿佛还能听到儿童的呼救、母亲的哭泣、救援官兵的呐喊。

汉旺镇受损严重,人员全部迁出,易地重建。新的汉旺镇由无锡市援建,白墙黛瓦的沿街小楼,打上了江南水乡的印记。

从汉旺地震遗址区驱车到汉旺新镇,短短几分钟车程,扬子晚报记者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穿越。昨天,今天,时间翻动书页的声响,在这里显得特别清晰。

“我们创作《感恩常在》年画,

表达对江苏人民的感激”

在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的三彩画坊,一幅名为《感恩常在》的年画格外醒目,吸引众多人驻足观看。该画坊是贾红兵、贾君、贾萍三姐妹共同经营的。

“我们共同创作这幅《感恩常在》年画,就是为了表达对江苏人民的感激之情。”贾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汶川地震后,苏州市投资3500万元重建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年画街坊。贾红兵三姐妹来到了年画街经营,经营范围扩大到年画包、年画茶壶、年画枕等生活用品,年销售额超过200多万元。

Tags:绵竹(11)年画(3)绵竹市(3)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在绵竹,你会不经意 迎面碰上“江苏”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