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海广州横琴正在分流私募“流量” 深圳拿什么去竞争

网络整理:06-13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多家深圳私募基金表示,广州、横琴开出的优惠政策力度远比深圳大,长期下来深圳的优势或将被削弱

深圳金融业急速扩张的步伐放缓。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深圳金融业增加值770.68亿元,同比增长1.1%。而去年同期,深圳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为15%。这其中,新兴金融业态一直被认为是深圳金融业增长的新动力。以私募为例,深圳私募基金不管是数量还是体量都名列前茅。然而,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大热点城市在积极提升金融营商环境,打造基金小镇、风投之都,深圳私募基金面临的竞争压力日渐凸显。

挑战1

重奖私募机构落户,广州、横琴开足马力筑巢引凤

前润基金是一家于2017年3月在珠海横琴注册的投资类企业,经营范围主要是受托资产管理、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业务。王涣之透露,前润基金本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然而当时在深圳注册基金公司非常困难,最后选择在横琴。

前润基金旗下的一家基金公司则在广州注册。王涣之解释,广州的优惠政策力度比深圳大,该公司落户在广州,政府给他们提供十年免费办公室,办公室的装修费用都不用公司出。

广州于2016年提出打造“风投之都”,并下重本“筑巢引凤”。据了解,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风投十条”,对风投机构最高开出2000万元落户奖励,其落户奖励已经超过了浦东、杭州和深圳等地。此外,广州在税收、项目引进和投资等方面,对风投机构的奖励亦颇为丰厚。去年12月,百度风投在广州设立国内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专项风投基金,资金规模高达20亿元。

“去年年初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其实有大批想来深圳注册的金融公司,都被‘赶’到其他地方了。这就给其他的地方带来了机会。”王涣之称,此消彼长,深圳的优势或将被削弱。

广州、横琴给出的优惠政策不仅引来了不少新设立的私募基金公司落户,也让深圳的基金公司垂涎不已。“我们从来都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税收优惠,深圳对私募基金公司的政策优惠也非常少。”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告诉南都记者,他们非常期待深圳也有相关的政策扶持私募行业。

挑战2  

公募巨头上海集聚能力强,或分流深圳“流量”

回顾国内私募、公募近两年的发展,深圳的低气压表现与国内其他金融城市敲锣打鼓、招兵买马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表现在私募上,在公募上亦是如此。

在公募领域,上海可以说是独领风骚。截至2017年底,京沪深三地的公募基金公司注册数量达到102家,其中53家基金公司注册在上海,占半数以上;注册在深圳的公募基金公司为27家。

深圳一家公募基金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上海的一大优势就是政策环境,比如退税10%。上海对公募基金的税收优惠,包括对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退税制度。一些年薪百万元级别的基金经理,每年最高退税额或可达到工资的10%,这对于高层次公募管理人员,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上述公募基金人士认为,上海的私募、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庞大,金融人才也多,政策环境好,很多公募资金公司都愿意落户上海。

在公募行业,上海“一哥”的地位固若金汤。私募行业现在则是“三国鼎立”时期,北京、上海、深圳势均力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上海、北京、深圳在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别是4697家、4554家、4246家。

深圳前海云溪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阳勇在受访时表示,目前,全国近一半基金小镇集中在浙江,且广州、横琴对基金公司的税收优惠力度大。这将会分流深圳的流量,以后深圳私募基金在全国的占比或将会下滑。

不少私募基金人士亦表达了上述观点,他们认为,深圳至少应该放开私募基金公司注册的口子,然后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

另一方面,上海目前是私募基金公司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且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整体的金融软性环境好,聚集效应明显。在公募领域,上海已形成产业链条。业内有观点认为,深圳若在私募基金业错失良机,很容易与上海拉开差距。阳勇称,上海(在私募板块)一旦形成资源圈或者产业链条,私募人才、企业汇聚上海,深圳就没什么机会了。

建言



业内人士:深圳应该继续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深交所优势

“深圳是一个金融重镇,如果在新型金融业态上面没有提供很好的软性环境,那么私募的未来值得担忧。”王涣之称,相对而言,深圳对传统金融如银行、保险的支持力度比较大,现在广州、横琴扶持私募,对私募公司有政策倾斜,深圳也应该有所改变。

“深圳不要因为出了个别反面案例而进行一刀切。”王涣之建议,一方面,深圳要把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起来,另一方面要继续开拓创新,创造更好的环境。

他认为,深圳不管是发展大湾区还是走向世界,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而且深圳有深交所这个独特的资源,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

观察



深圳开商事改革先河,私募基金发展快速

在体量上,深圳基金业一直名列前茅。南都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完成登记的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有736家;到了2015年,这一数据猛涨到3559家。

2016年,由于中基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备案进行规范和整顿,取消“空壳私募”的备案信息,国内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明显减少。深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亦有所减少,总共3544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在2017年,该数据上升到4377家。截至2018年4月底,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达4554家,同期上海地区的数量为4697家。

不仅是私募基金领域,公募基金等其他的新兴金融企业亦在深圳遍地开花。这与政策的扶持分不开。以前海为例,在金融地缘优势以及“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的双重叠加下,前海对新兴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自贸片区累计注册金融类企业51188家,注册资本4.41万亿元,入驻金融持牌机构195家。

“深圳实行新的商事制度改革,开中国商事改革的先河。前海自由贸易区吸引了一大批公司来深圳前海注册。这是金融投资类公司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广东前润并购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前润基金)副总裁王涣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

监管



互联网金融整顿“祸及池鱼”?

繁荣的背后往往暗藏危机。更何况,由于监管政策的收紧,深圳基金行业早在2017年便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Tags:深圳拿什么去竞争(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上海广州横琴正在分流私募“流量” 深圳拿什么去竞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