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问

网络整理:06-17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牢记习总书记重托 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问

记者: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请问娄书记,江苏省在这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您如何看待新时代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娄勤俭:江苏始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时段来看:第一个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江苏构建起比较雄厚的实体经济,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发展一体化,首先是经济一体化,在夯实一体化的根基上,江苏作出了贡献。第二个是:2003年以来的15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和创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响应习近平同志的提议,2003年8月的长三角16个城市市长峰会,发表了以“城市联动发展”为主题的《南京宣言》。今天,江苏长江两岸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城市群,为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个是:以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为标志,长三角进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这也是江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充满热切期待,要以走在全国前列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一个是区域一体化,而区域一体化本质上是经济全球化的局部投射。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全局站位,特别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如何直面国际竞争、体现国际水平?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世界性的,竞争也一定是国际化的。我们要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舞台上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如何跨区域整合发展资源?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成为普适性技术,可以高效地大范围调动、集聚、共享资源,为我们跳出地域空间的硬约束,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创造了更多可能。三是如何研究破解共性难题?长三角地区发展总体较快,遇到矛盾问题也比较早,很多是共性的、紧密关联的,需要大家联起手来,共同研究和探索,为全国发展探路,从而更好肩负起国家赋予长三角地区发展要体现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重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的重要批示中,要求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要各扬所长。请问娄书记,江苏省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将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优势?

娄勤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扬所长”,给我们很大启发。如何形成江苏的特色优势,更好地支持长三角发展,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个“长”,既包括现有优势的充分发挥,也包括潜在优势的培育挖掘。

着眼于现实基础,江苏要扬实体经济之长,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众所周知,江苏实体经济发达,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全国领先;区域创新能力较强,研发经费占比达2.7%;人才资源富集,有“两院”院士100人、研发人员80万人、在校大学生210万人;开放平台多,省以上开发区131家。未来江苏看产业不能只看规模、体量,更要看产业的控制力、竞争力。重点的是要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把多重资源叠加的优势体现出来,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将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迈向中高端,成为能够代表和引领长三角的现代产业制造高地。

着眼于未来空间,江苏要扬通江达海之长,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江苏平原辽阔,通江达海,但过去长江以北地区滞后于高铁时代,交通成为“发展之短”。现在,沿江高铁、跨江通道、省际铁路在兄弟省市大力支持下顺利推进,关节点一旦打通,天堑变通途,“短板”变“长板”,苏中苏北发展必将呈现磅礴之势,长三角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延伸。同时,江苏还拥有400多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沟通长江中上游地区,江海联运优势突出,沿江地区形成的扬子江城市群是全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我们将把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加强系统谋划,全面推进航空、高铁、港口建设,实现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全面畅通、无缝对接。

着眼于内部优化,江苏要扬协调发展之长,率先构建省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江苏尽管有从南到北的梯度发展差异,但协调发展总体上是走在全国前面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放到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江苏已经到了推动内部一体化发展甚至融合发展的时候了。这当中,苏南地区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特别是苏锡常地区形成了连绵150公里的都市区,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一体化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此外,以淮安、宿迁和里下河地区为依托的江淮生态经济区,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共同构建的沿海经济带,以及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来打造,也都有必要从一体化的高度进行前瞻性谋划。所以,我们考虑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率先推动跨地区的融合,以局部的一体化促进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为整个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探索。

记者:推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沪苏浙皖更大力度加强合作。请问娄书记,江苏在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方面有哪些构想?

娄勤俭: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就指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同浙江的两翼联动,更好辐射和带动安徽发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站位高远,定位精准,为江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上海是长三角当之无愧的龙头,我们要特别感谢上海,没有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带动,就没有江苏后来的发展;没有上海的引领支撑,就没有长三角一体化的今天。今后,江苏将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战略协同、加强规划对接,努力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共赢。比如,上海科教资源丰富,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最大策源地”,江苏产业体系完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最大策源地”与“最佳试验场”的对接合作,就一定能诞生更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比如,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江苏实体经济基础雄厚,金融之水如果充分地引入实体经济土壤上,对江苏来说,会催生更多的参天大树,对上海来说,“滴水”可以成为“涌泉”。可以举例的方面很多,我们对江苏与上海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和信心。

Tags: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答解放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记者问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