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我为杨桥振兴献一计

网络整理:07-19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杨桥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署常州府的重镇,是一个目前已经不多见的,集水乡文化、传统村落格局、商埠遗存、民俗风情、红色文化五大特色的古村落。2013年8月,杨桥村就已入选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在杨桥人民的远见卓识、精心保护下,在地方爱心人士、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慷慨赞助下,千年古村正在焕发生机,向游客展现出美丽的新面貌:复古的太平桥、全新的驳岸、古色古香的景观灯、颇具艺术气息的墙体绘画、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老房子外加精致的小游园,杨桥村变得更具水乡韵味了,已成为前黄镇“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村和美丽村庄。

  近年来,杨桥庙会等数十项区、市、省级非遗项目的成功申请,十多处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挂牌,朱家老宅等多处常州市历史建筑的公布,特别是连续十届杨桥庙会的隆重举办,每年数万常州、无锡、南京、上海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杨桥庙会不仅为普通百姓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也让一批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传承、延续和发展,更使杨桥大大闻名于省内外,在某些特定方面已成为镇、区、市的一张美丽名片。

  我就在古街附近住,对古杨桥也耳闻目睹,为使诗意江南、水墨杨桥这颗太湖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及对策:

  一、目前古村现状:

  1、设施不完善,配套不足,基础设施跟不上,路网不贯通,所有村级道路几年来原貌依旧。

  2、古老民宅历经沧桑,隐患突出,危房增多,显得十分破败陈旧,有居而无民。

  3、历史遗存的民间古物、各种古老的农耕具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几年前创建的农耕具收藏文化馆,就在民间古宅里,由于租房经费不落实,一直紧闭门锁,无人过问,已经到了严重失管的程度,更谈不上提供观赏,每逢节假日,有零星的游客来,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4、一年里,除了一天(二月初八)热热闹闹,其余时间冷冷清清,完全体现不出古街韵味及生态美的气息,并在透支乡村活力。

  二、开发保护建议:

  古街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把保护放在首位,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提几点建议及对策:

  1、由政府主导,有序进行古街的保护与开发。成立杨桥古街开发保护管理处,区、镇领导及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再聘请历史、文化和古建筑方面的专家及学者,成立专门机构来管理指导该项工作的正常推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路网框架,现有道路改造必须尽快规划并实施。现有村级道路需拓宽、三纵二横的道路需提档升级改造,东、西、南、北延伸并贯通,提升杨桥的生态、环境、档次和价值,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绿色通道。

  (2)、古街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原来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附属设施重新规划建设,如:照明、雨污分流管道、供气、消防、公厕、古河道两旁堤岸护砌等。

  (3)、利用古街名胜文化,在保护古典建筑的原则上,“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尽可能贴近古街的本来面貌,使人们追忆历史,回归自然,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生态气息。

  3、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1)、目前,古杨桥的文化内涵还是挖掘不深。名人、故居、神话传说,尚未真正挖掘出来,整体文化还需具体包装。如:据说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发生在此地,还有老街原貌、民宿、古树名木、自然风光等。可专门成立挖掘文化内涵的班子,编写推介杨桥旅游的专门书籍,成立推介杨桥旅游的民间导游团等。

  (2)、必须尽快保护革命历史文化古迹。杨桥古街要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必须尽快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如:杨桥是“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是新四军在太滆的根据地。为教育后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可创建新四军纪念馆,展示新四军抗战斗争史资料,塑抗日英雄蜡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新建南杨桥地区宗祠姓氏家谱收藏馆。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南杨桥地区已建有十六家姓氏宗谱,又有七家重新建造了宗祠祠堂。因此,新建一家南杨桥地区宗祠、姓氏家谱收藏馆就十分必要。这样既能展示现代文化,又为杨桥地区各宗族保管好这特殊的文献,为他们代代相传提供资料保障,还是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

  (4)、特色馆藏尽快开放。为满足外来游客的观赏需求,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放原来已经成立的非遗馆、民族文化馆、雷锋展览馆、太阳神性文化馆、崇道堂捻纸馆,每逢节假日和周六、日,要有人接待讲解。

  (5)、定点、定时进行非遗文化表演。如:杨桥庙会的重头戏——调犟牛、调三十六行、舞马叉、太平大刀、掮轮车、拜观音、腰鼓队、调龙灯等十余个民间艺术表演精彩纷呈,对此可有选择性地定点、定时展示非遗文化的表演。

  (6)、利用古街建筑开设特色小卖。加快利用古街建筑开设原来杨桥已有的特色小吃、特色小卖、餐饮业、休闲、娱乐,这样既有看的,又有吃的,还有带的,以气氛来衬托古街的热闹,逐步改善冷冷清清的状态。

  综上所述,乡村是农耕文明的载体,逐步改善、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又使乡村游也没丢乡土味,杨桥古街虽然小,但是它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加上古桥楼阁、园林祠堂,认真开发,将来定有独特的看点,会彰显出江南古镇的韵味。

  这是我的一点感受和建议,希望能为振兴古镇尽一份力。

Tags:振兴(40)杨桥(1)献一计(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我为杨桥振兴献一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