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李国庆谈日本地方环境振兴

网络整理:11-01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日本面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双重困境,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人力短缺导致产业衰落和生态服务不足,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凸显。2018年4月出台的日本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挥环境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步解决,这种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体现了日本生活环境主义文化原理。日本创建地方循环共生圈的新理念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一、“地方循环共生圈”:内涵、路径与方法

2018年4月17日,日本内阁通过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该计划把环境振兴的重点放在地方,提出了“地方循环共生圈”的概念,还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实施路径,以此谋求地区综合治理与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

在地区发展现实中,农村不再是与城市相对立的概念,而是逐步为“地方”这一中性概念所取代。1953年8月,日本制定并强力推进《町村合并促进法》,市町村数量从9868个减少到1956年的3975个,这是继1889年建立市町村制度以来日本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确立了战后地方行政体系框架。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及确保该计划实施的《新产业城市建设促进法》,目标是超越市町村行政单位,形成广域经济圈。在町村合并的大趋势下,日本的地方自治体不断以制度联动为引领,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广域的空间联动和产业联动。农村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地域社会,而是发展成为与周边城市一体的制度联动、产业联动、空间联动的城乡结合体。

(一)“地方循环共生圈”概念

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指出日本环境、经济与社会面临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环境领域面临减少废气排放以应对温室效应、有效利用森林与农田山林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第二,在社会领域,少子老龄化、人口向大城市圈集中、地方人口过疏、工作方式改革、大规模灾害应对等问题日趋显著。2005年日本的老龄化比率达到21%,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2017年该比率进一步上升到27.7%,其中女性老龄人口占比为30.6%,超过男性约六个百分点。 预测数据显示,2060年日本人口将减少至9284万人,3514万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约40%。日本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远甚于城市,年轻人持续流入城市,居住在东京、阪神和名古屋三大城市圈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第三,经济领域面临地方经济疲软的问题。地方年轻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对环境保护影响深刻,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弃耕农田增加,森林养护人手不足,环境保护力度减小,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在丧失。由此可见,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相互联系,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将重点锁定在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突出的地方社会,提出了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建设自立分散型社会的“地方循环共生圈”概念。其中“循环”指的是物质与生命的循环,即大气、水、土壤与生物之间通过光合成、食物链实现循环,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地区环境负荷;“共生”是指人与自然的共生以及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共生,基本含义是各个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形成自立型和分散型社会;在此基础上,各自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邻近地区形成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的连接与互补,构筑范围更广的伙伴关系网,形成区域资源更加齐备的“共生圈”。实际上,2017年7月,日本环境省就开发了专门用于分析地方经济循环结构的“地方经济循环分析”网上软件,利用各种经济指标把握地方经济的整体结构。

总之,循环共生圈是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地方循环共生圈”的形成需要建立地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以促进地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综合提升。

(二)建立地方环境与经济的循环,实现环境与经济综合提升

建立“地方循环共生圈”的出发点是,地方的经济社会活动建立在地方多样化的资源基础上。地方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集聚及文化、风土、社区组织等。建立“地方循环共生圈”,关键在于充分运用地方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与财力资源,开发新能源并实现生产生活资源的自给自足。地方环境资源利用包括地方资源与能源的收支改善、地区自然资源和观光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城市与农山渔村的经济交流三个方面。

1.最大限度利用地方能源和生物资源

首先是开发和利用地方可再生能源。2013年日本90%的地方能源支出均为赤字,购买能源导致地方资金外流,发展地方性能源,可以把投资留在本国特别是地方。地方性能源包括阳光、风力、水力、地热、生物质和温泉热能等。自主生产能源的初衷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从而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经济方面也会减少地方的能源支出,抑制资金流出,改善地方能源收支状况,最终对地方产业发展有所贡献。再生能源属于地方自主型和地方分散型,无须建设类似规模过大而难以控制的潜在核电风险,有利于降低地方灾害风险。

其次是推进农村可再生资源开发,构筑地方生态系统。一是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资源,包括木质再生资源,例如锯末、稻草、稻壳等原材料,创造可持续的新能源,推进绿色能源开发。二是以地方公共团体为主体,开发面向农业经营的太阳能发电,研发蓄电池与农业机械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径。在改善地区能源收支的同时,实现森林保护、振兴农林业,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增强地区活力,实现地方振兴。

最后是推进农村地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地方资源循环。废弃物处理以市町村为主体,同时需要农业、林渔业从业者共同参与,以减少农村的厨余垃圾、家畜排泄物、木制建材、废纸等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发掘利用地方绿色观光资源

丰富的自然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源,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旅游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把良好的环境转变为旅游资源。

首先,推进生态旅游等多种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推进地方可持续建设。为此,需要充分挖掘和创新利用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和中介机构,开发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六次产业,把农产品生产的第一产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餐饮、养生、观光、文化体验等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不断丰富绿色旅游、蓝色旅游的时代内涵。

其次,充分利用大自然孕育的多元文化资源。日本农村的风土、文化资源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通过打造田园、古民居、街区、海滨、沙滩等景观及传统祭祀、民俗艺术、传统美食等特色文化资源,将其与多种旅游形式结合起来,使地方文化资源得以继承和发展。日本已经发展到高度城市化阶段,农村地区人口日益减少,农村特色产品附加值因此随之提升。日本充分认识到孕育地方特色风土的自然资源具有产生新附加值的可能性,因而高度重视保护作为地区象征的生物及农产品的品牌和传统农林水产品;同时积极挖掘带有地方文化符号价值的农产品,申请世界农业遗产的认定,培育农业生产的新增长点。例如,岐阜县自2012年起开始征收“清流岐阜森林环境税”,用于环境治理和发展旅游体验,2015年该地区的“清流长良川鲶鱼”被认定为世界农业遗产,长良川逐渐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

3.加强农山渔村与城市的经济交流

Tags:日本(123)国庆(110)环境(72)振兴(60)地方(55)李国庆(3)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李国庆谈日本地方环境振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