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网络整理:03-28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VR以沉浸感著称,用来讲故事再合适不过。从用“VR”这一概念给VC讲个故事,到用“VR”这一媒介给消费者讲故事,短短几年时间VR影视在已经在积累了足够多的量变,向着最终质变迈进。

从架一台全景相机拍一部全景视频,到彻底打破传统影视行业视听语言的涅槃重生。我们看到的是,随着VR影视行业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不同阶段始终有来自中国团队的身影没有掉队。

那么,经过几年时间酝酿后的VR影视,国内外开发团队是否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开发团队的生存现状如何?接下来他们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重新奔跑在赛道上?

为此,界线菌采访了Pinta、Sandman、魏唐、Jaunt等多家目前活跃在VR影视领域的团队。属于VR影视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赶在2018年年中这个时间节点,是时候对国产VR影视团队的现状做一波盘点了。

重生

6月26日晚上8点,青岛,砂之盒沉浸影像展游轮派对。上百位涉足VR影视的创作者彼此热切交谈,觥筹交错之间,每一次高脚杯之间的碰撞都带有艺术气息的混响。

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对于VR影视这一细分领域来说,这是国内乃至全球最纯粹、足以代表行业最高水准的一次盛会。在一众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开发者团队当中,自然也有来自中国的面孔。这算是国内第二批入局VR影视的团队,2017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次新增了“VR电影竞赛单元”,火了四支来自中国的团队,这也是国产VR影视新起点。

《灵魂寄生》、《活到最后》、《都市怪谈》,曾经在国产VR圈子内最为出彩的几部影视作品如今早已不见踪影。就连最早一批入局的团队,也有不少在风口下最终销声匿迹。

对于想要涉足VR影视的公司来说,架一台全景相机就能拍一部作品已经成为旧时代。怎么让观众体验起来不晕,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讲故事,怎么为观众讲好一个故事,才能撑起VR影视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方面,总有些国外团队快人一步。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最好的VR短片《Henry》,以及同样出彩的《Lost》、《Dear Angelica》,给了不少内容团队新的思路。

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看这个细分领域,新的可能性正在悄然酝酿,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电影节的几支团队成了行业新的引领者,《拾梦老人》、《自游》、《窗》、《家在若兰寺》成了代表中国VR影视水准新的标签。

阿里出身的雷峥蒙最终厌倦了“做太大的事”,转身投入小而美的怀抱;在APEC负责科技圈市场战略与国际交流的楼彦昕,机缘巧合下“对这个媒介开始产生兴趣”;原米粒影业负责3D内容的核心成员邵晴,在朋友的介绍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由,同样的入口,在“为什么做这件事”上,界线菌拿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看好这个全新的媒介,给观众讲故事这事我觉得我可以。”

取得的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困境

“如果说最近几次大的浪潮,有哪一次中国不落后的话,VR算是一个。”曾经有人向界线菌表达了这一观点,这或许也是目前国产VR行业最普遍的观点——巨头忙着跑马圈地的今天,单纯以对VR的理解来看,国内外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也只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4月份的北京国际电影节VR单元展映了8部作品,2018青岛国际VR影像周带来了近50部作品,基本所有作品都是在国际电影节崭露头角的顶尖内容,每一部作品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但若从中挑选出一部最好、最能代表沉浸式体验的内容,对不起,没有。

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评判标准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本质则是以“VR”为核心的视听语言体系尚未形成。

从《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到《战舰波将金号》,再到后来的《阿凡达》,可以说电影史上每一次里程碑意义的技术革命,都意味着电影的视觉结构、表演风格、故事内容、工业体系、传达方式的巨大转变。但同样,也正是因为电影行业数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现有完善的视听语言体系。在这一方面,VR影视没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甚至相反,不少来自传统行业的“经验主义”制约了VR影视的想象力。

“不同类型的片子在某些小的地方会有所尝试,大家都在往不同方向摸索,但VR影视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化的语音逻辑。”

这是楼彦昕最终给出的答案。为了筹备这次影像周,楼彦昕几乎看遍了全球所有顶尖的VR影视作品,对于镜头、视线的管理,对视线调度、场景变化的处理等,至少从今年的作品中他看到了进步。

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庆幸的是,在这些“进步”的作品中有中国团队的身影。不幸的是,中国团队想借此和国外团队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争高下之间还隔着一道温饱线的距离。

“这个行业怎么了?”

从迎着风口振臂高挥入局,到途中黯然离场。这个行业给了太多惊喜也涌现出了太多惊吓,不少“先烈”的躯体和尚在匍匐前行的人齐声问出了这个问题。没有哪只团队在入场前会想到眼下的自己不是在追逐梦想而是苦于生计,但现实就是如此,活生生,血淋漓。整个国产VR大环境如此,VR影视这一细分领域更是变本加厉。

但不可否认的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有些人就出身在罗马。

邵晴至今还记着这样一段尴尬经历:某次论坛上,有人表示国内因为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整体行业环境不如国外,也有国外小哥表示,正是因为开发环境过分优越,不少国外的开发团队完全不管不顾消费者的想法,创作内容只想讨好自己。

两相对比,相顾无言。

楼彦昕也向界线菌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创作友好度方面,国内外环境简直天差地别,“国外优秀团队一旦决定做某件事情时,总会有不同类型的资金支持给到你,所以最终的作品水准不会太差。也有部分国外团队不差钱,纯粹走理想、玩情怀,也能推出不错的内容。但相比之下,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

资本从来都不是善与之辈,不会为了谁的情怀而买单。

也会有VC的热钱进入国产VR影视领域。2016年6月,Pinta获得600万天使轮融资;去年9月,他们再度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此外,除了“家大业大”的Jaunt外,国内剩下的VR影视团队几乎没有拿到任何融资。

Tags:VR电影(5)Pinta Studio(1)Sandman Stud(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特稿丨中国VR初创企业的突围之路——影视篇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