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山西青年作家、剧作家张军:创作应认真,不能靠投机取巧出名

网络整理:05-18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原标题:山西青年作家、剧作家张军:创作应认真,不能靠投机取巧出名)

山西青年作家、剧作家张军:创作应认真,不能靠投机取巧出名

张军在创作之余,也热爱运动。

  我省青年作家张军参与编剧的电视剧《一起长大》4月在江苏卫视黄金档热播,由邵兵、王子文、李立群等著名演员主演。此外,张军所著的历史图书《遥远的帝国》也已经连续5个月在全国各大图书畅销榜上榜。这两件事对于张军而言,可谓是双喜临门。但自己到底是作家还是剧作家,张军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翻开张军的创作清单,电影剧本《21兵工厂》获2012年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项夏衍电影剧本奖;长篇小说《国术》获温世仁全球华人武侠小说百万大奖赛第一名;电视剧本《大清神断张问陶》获中国首届网络文学节剧本组一等奖,多部小说发行至海外。
  虽然已经出版了23本书,拍摄播出了6部影视剧。但张军极少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5月2日,张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三晋都市报:作为拿版税的作家,你的年收入情况能透露么?
  张军:十几年前,是实体书比较火的年代。那时候我首印一万的书能拿两三万元。有的书加印到十万,能拿到三十多万元。一年的收入要看你写几本书,书的销量如何。我的书的销量在那个时候,最高上过三十多万册。状态好的时候,一年能出三四本书。
  三晋都市报:一年出三四本书,那你创作小说时每天得写多少字,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张军:刚开始的那几年,我有时候每天要写1万多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的时间全部是在写。2008年,我写《晋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时,由于出版社催得紧,每天都要写1万多字,40多万字的小说在40多天完成。
  三晋都市报:能坐得住,可以保持几个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状态,这个过程是否必须保证孤独的状态?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军:当时的目的比较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刚入行的时候,发现自己写一本书能拿十几二十几万块钱,而写一本书只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觉得是发现了金矿,于是就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但后来发现,实现并保持较高收入的办法其实是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而作品的影响力绝不是不停地写能达到的,要抽时间学习,积淀。
  三晋都市报:你的小说《晋朝那些事儿》《大清神断》等加印多次,你为什么关注历史题材,创作这些作品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军: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历史课本能全部背诵下来,对二月河、高阳等作家的作品也都投入了更多的关注。阅读历史故事是一种享受,但自己创作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了。首先对史料的收集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通过买书、网络、图书馆等各个渠道收集和学习,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但必不可少。
  前一段时间,电视剧《锦绣未央》播出伊始,就有网友说《锦绣未央》的原著涉嫌抄袭200余部小说。随后11位作家联合起诉《锦绣未央》原著小说侵权。我认为创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不应当采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源泉,如果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家都能出名,那中国文学的未来会非常黯淡。

转型写剧本成绩斐然

  三晋都市报:许多人认为,编剧是匠工活不是搞艺术,如今,这个观念已经改变了,编剧越来越受人尊重,加上编剧的收入也远超作家的收入。你能讲讲自己是怎么走上编剧道路的么?
  张军:一些影视人经常在网络上看小说,或者买实体书,从中选取适合改编成剧本的作品。我也因为在网络上连载小说,以及出版了几本畅销书而认识了多个制片人,在这些制片人的帮助下走上了影视创作道路。最早让我当编剧的是《雍正王朝》的总制片人苏斌。他看到我写的清史小说很不错,就把我叫到他家住了好多天,后来还经常把我叫到北京,和我聊剧本。在苏总这里,我渐渐对编剧行业产生了兴趣。
  三晋都市报:其他制片人也是这样认识的么?
  张军:差不多。比如我的小说《大清神断》销量有三十多万册,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影视公司找到我计划拍摄这部小说,《雪豹》《青芒》的编剧、金盾影视的负责人都是在当时认识的。在出版了多部小说之后,成为编剧的机会多起来。2009年我和海润合作,2010年我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制片人合作,渐渐走上了编剧之路。
  三晋都市报:你最满意的作品是哪部?
  张军:我最满意的作品是《天下第一刑名》,讲的是嘉庆、道光时期一直任地方官员的郎锦骐。郎锦骐是山西代县人,由于志向在于决狱断案,断了数千件案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以推理和法医知识破案的方式,最终成为清中叶著名律学家、法医学家。
  这部电视剧从人物到剧情都是我比较满意的剧本,我希望该剧能够有机会拍摄播出,能使郎锦骐成为继狄仁杰、包拯、宋慈之后的第四个中国著名断案人物,也成为山西省继狄仁杰之后的第二个以推理悬疑闻名于世的三晋名人。

与好友著书得到白燕升推荐

  三晋都市报:既然做编剧需要大量时间,你为什么这些年还坚持继续出新书?
  张军:我认为出书还是很有意义的,人类的精神食粮不仅仅需要影像的东西,同样也需要文字的东西。所以,我仍然坚持着创作。
  三晋都市报:最近你出了两本书,一本《遥远的帝国》上了2016年全国图书畅销排行榜,另一本书被白燕升推荐,你能谈谈创作这两本书的初衷么?
  张军:我觉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部作品的创作更有意义。几年前,好友孔莉萍创作了民国才女张爱玲和蒋碧薇的爱情故事,我看了以后非常欣赏,就建议她出书,但当时只有10万字,如果出书需要再加一个5万字的故事。孔莉萍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创作第三个故事。但刚刚开了几百个字的头,她就患了重病,打乱了出书计划。
  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出版,我就帮助写完了萧红部分,并且联系了出版社,最终这本书在去年年底出版,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影响。这本书还获得著名主持人白燕升的推荐,而孔莉萍也恢复了健康。因此,我觉得在我所出的23本书中,这本是我最具意义的一本书。
  三晋都市报:你有一本叫《国术》的书获得台湾温世仁武侠小说大赛。这是全球武侠小说规模最大、设置奖金额度最高的一个比赛,颁奖者是金庸、倪匡。你的长篇小说《国术》以最高票获第五届大奖,这是否是对你写作的一种肯定?
  张军:的确是一种肯定,以前一直想写武侠小说,但各种理由拖着没写。当发现有这个奖项,而且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武侠小说大赛时就有了参赛的想法,《国术》是在2007年12月下旬开始写的,大概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此作品。与传统武侠小说不同,《国术》讲述的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小说背景是民国初年,大部分故事发生在山西,讲的也是发源于山西、盛行于山西的形意拳。我为此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对形意拳和太极拳、八卦拳进行了研究。希望山西喜欢形意拳的人或团体,能和我一起把这部小说转化成影视剧。
  三晋都市报:你在创作方面获各类奖项40余个,哪个是你比较看重的?

  张军:所获奖项中我比较看重的有夏衍电影剧本奖、温世仁全球华人武侠小说百万大奖赛第一名,还有两次重影杯。前两个奖影响力大,后一个奖则对我的影响较大,我在重影杯获奖的两个剧本都已经卖出。取得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但到目前为止,我还只是一个非著名作家,离文学大家的距离更是比较遥远,这些都是我奋斗的目标。

田勇 文/图

(原标题:山西青年作家、剧作家张军:创作应认真,不能靠投机取巧出名)

netease

Tags:创作(46)山西(67)青年(102)不能(51)作家(27)认真(12)剧作家(2)张军(3)投机取巧(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山西青年作家、剧作家张军:创作应认真,不能靠投机取巧出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